你不是害怕選擇,而是害怕失去「損失規避」的心理與占星的隱藏力量 #星盤#星盤諮詢#占星諮詢
想像一下,現在有兩個選擇擺在你面前:
選擇 A:確保獲得 900 元。
選擇 B:有 90% 機率獲得 1000 元,但 10% 機率一毛錢都拿不到。
你會選哪一個?
大多數人會選擇 A,因為它「穩賺不賠」。即使 B 的期望值(0.9 × 1000 = 900 元)與 A 相同,人們還是更偏向選擇確定的獲利。這就是**「確定效應」(Certainty Effect)**,我們天生更喜歡有把握的東西。
但現在,讓我們換個方式來問:
選擇 C:確保損失 900 元。
選擇 D:有 90% 機率損失 1000 元,但 10% 機率什麼都不會損失。
這次,大多數人會選擇 D——即使 C 和 D 的期望值相同,人們寧願冒險,只為了有機會不損失。
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中的「損失規避」(Loss Aversion),由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(Kahneman)和特沃斯基(Tversky)提出。
這個心理效應說明了我們對損失的敏感度遠大於對收益的敏感度。換句話說,我們寧願避免失去,而不是獲得相同價值的東西。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個小測試,但事實上,這種心理機制影響了我們生活中的幾乎每一個決策。
1.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「損失規避」
你可能沒有意識到,但「損失規避」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,從消費、投資到愛情,都無所不在。
(1)購物時:為什麼你捨不得放棄「免費試用」?
-
當你試用一款 7 天免費訂閱的 APP,到了第 7 天,你發現自己已經習慣它了,於是你選擇付費繼續使用。
-
你真正害怕的不是花錢,而是「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」。
-
這就是「先給你,再讓你不想失去」,從而影響你的決策。
(2)投資時:為什麼你不願意認賠?
-
你買了一支股票,價格下跌 20%。理智上你知道應該停損,但你還是想等它回升。
-
因為賣出後,虧損就會變成「確定的」,而持有它,你還有機會不賠。
-
即使數據告訴你,它可能還會跌,你還是選擇「僥倖心理」。
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者總是「賺少賠多」,因為對於獲利我們保守,但對於損失我們願意冒更大風險。
(3)感情中:為什麼你放不下不適合的人?
-
你和某人交往多年,明明知道關係不健康,但你還是無法離開。
-
不是因為你對未來充滿期待,而是因為你害怕「失去已經投入的時間與感情」。
-
「我已經付出這麼多了,如果現在離開,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?」
這種心理被稱為「沉沒成本謬誤」(Sunk Cost Fallacy),它讓我們不願意放棄,即使我們已經知道應該轉身離開。
2. 占星視角:損失規避與占星的內在運作
在占星學中,某些配置特別容易受到「損失規避」的影響,因為它們與安全感、風險承受力、心理依戀等議題密切相關。這不只是太陽星座的影響,而是更深層的行星結構與宮位配置。
(1)月亮與「心理安全感」
-
月亮代表內在的安全機制,當它落入固定星座(如金牛、獅子、天蠍、水瓶)時,對於「已擁有的東西」特別執著。
-
月亮落在第二宮(物質安全感)的人,特別容易因為「財務安全」而選擇保守,即使有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,他們仍然不敢輕易冒險。
-
月亮與土星、冥王星有相位的人,通常對「失去」有更深的恐懼,因此更容易陷入沉沒成本謬誤,在關係、工作、投資上過度糾結。
如果你的月亮有這些特質,那麼你的「損失規避」可能不只是理性思考,而是一種深層的情緒模式。
(2)北交點與靈魂課題
-
北交點(North Node)代表我們這一生要學習的課題。
-
北交點落在風象(雙子、天秤、水瓶)的人,可能需要學會更靈活適應變化,不要因為害怕失去而固守過去。
-
北交點落在第八宮(轉變宮)的人,靈魂課題就是學會放手與蛻變,這通常會讓他們在人生中經歷數次「重大失去」,以學會真正的成長。
你的星盤中,北交點的能量,可能就是你的「人生卡點」,你害怕失去,但「只有學習放下,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」。
3. 如何克服損失規避,做出更好的選擇?
(1)重新框架你的決策:問自己,「我是害怕真正的損失,還是害怕改變?」
(2)練習「預先接受損失」:先想像最壞的情況,接受它,這樣你的焦慮會減少。
(3)協助「自我覺察」:看你的月亮、北交點,思考心理安全機制如何影響自己的選擇。
如果人生是一場旅程,我們的未來不該只是「保護現有的一切」,而是「迎接那些屬於自己,值得擁有的更美好事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