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我是這樣的人」開始,改變才真正發生 #星盤#星盤諮詢#占星諮詢
你有沒有發現,當我們想要改變一個習慣時,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設立一個目標?例如:
- 「我要每天閱讀30分鐘。」
- 「我要每週去健身房三次。」
- 「我要存到100萬。」
這些目標聽起來都很棒,但幾個月後,許多人卻發現自己還是無法堅持下去。接著,他們可能會歸咎於自己的意志力不夠、環境不佳或方法不對。
但有時候,問題不在於這些計畫,而在於——它們從一開始,就只是「外在的目標」,而不是「內在的身份」。
一、「目標」像趕火車,「身份」像回家
有人曾經說過,當一件事情成為你的習慣,它應該要像「回家」一樣自然,而不是像「趕火車」一樣費力。
想像一下,你住在台北,今天想去高雄玩,你會怎麼做?
- 你可能會查好高鐵班次,選擇最合適的時間,然後趕到車站,準時登上高鐵。
- 這是一個「目標導向」的行動——你有明確的結果,但這是短暫的,一旦達成,你就結束了這趟旅程。
但如果你住在高雄呢?
- 你不需要計畫什麼,因為你本來就在這裡,回家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。
這就是習慣的終極狀態——當它變成你身份的一部分時,你不需要「刻意去做」,因為這本來就是你會做的事。
二、身份,比目標更能驅動改變
曾經有一位朋友想戒菸,他試過很多方法——電子煙、尼古丁口香糖、各種心理暗示,但都沒用。直到有一天,他改變了一個想法,才真正成功。
過去,每次有人遞給他一根菸,他會說:「謝謝,我正在戒菸。」這句話的潛台詞是:「我其實還是個吸菸者,只是現在暫時不抽。」
但後來,他開始回答:「謝謝,我不是吸菸的人。」這不再只是「戒菸」,而是「我是這樣的人」。
他發現,當他用這種方式來認同自己時,拒絕變得更容易,因為這已經不只是「一個選擇」,而是「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」。
這就是《原子習慣》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:改變不是來自於你達成了某個目標,而是來自於你成為了一個不同的人。
三、習慣,不是靠意志力,而是靠「這就是我」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不需要逼自己運動、不需要強迫自己早起、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去學習——因為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說,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你有沒有遇過那種天生熱愛閱讀的人?他們不會覺得讀書是「一個計畫」,更不會想著「我今天還沒讀夠30分鐘」,因為對他們來說,這就是一種日常狀態。
占星如何影響你的「身份感」與習慣?
有些人天生對某些習慣比較容易適應,而有些人則需要更多努力才能做到。這其實和你的星盤有關——你的太陽、火星、土星能量,決定了你對習慣的接受度與執行方式。
1. 太陽:你的身份感,決定了習慣的「自然度」
太陽是我們的核心身份,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。
- 如果你是獅子座,你可能會自然認為自己應該保持活力、自信,所以運動對你來說是容易維持的習慣,因為「強壯、有魅力」就是你想成為的人。
- 如果你是處女座,你可能會覺得「自律」是你身份的一部分,所以每天記錄計畫、整理日程表,不是壓力,而是你習慣的一部分。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習慣對某些人來說毫不費力,因為它們符合他們的核心身份,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難以持續,因為它們與內在的「我是誰」衝突。
2. 火星:你的行動風格,決定了「啟動習慣的方式」
火星代表行動力、動機,它影響我們如何「開始」做一件事。
- 如果你的火星在白羊座,你需要挑戰與速度,最好的習慣方式是設立一個「競賽」模式,例如每天突破自己的紀錄。
- 如果你的火星在金牛座,你需要穩定與舒適,習慣應該從小而穩開始,例如每天五分鐘的伸展,而不是突然要求自己每天運動一小時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無法堅持一個習慣,可能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你使用的方式根本不適合你的火星能量。
3. 土星:你的紀律與耐心,決定了「長期維持習慣的方式」
土星掌管紀律與耐性,它決定了你如何在長期內維持習慣。
- 如果你的土星在摩羯座,你需要一個「明確的規則」,例如固定的時間表、數據追蹤,這能幫助你建立習慣。
- 如果你的土星在雙子座,你需要「變化」,例如用不同的學習方式、交替不同的運動,讓習慣不會變得無聊。
當你的習慣模式符合你的土星能量,你會發現長期維持變得容易得多。
回到《原子習慣》——從「我是這樣的人」開始
如果習慣不是目標,而是身份認同,那麼真正的改變就不應該從「計畫」開始,而是從「身份」開始。
與其說:「我要開始運動。」
不如說:「我是個健康生活的人。」
與其說:「我要每天讀書。」
不如說:「我是個愛學習的人。」
當這些習慣變成你「回家」的感覺,而不是「趕火車」的壓力,你才會真正擁有它們。
所以,現在回頭看看你的習慣和計畫,它們真的符合「我是誰」嗎?還是你只是在追逐一個「應該達成的目標」?
如果它們還只是「目標」,那麼你可能還需要再問自己一次——
「我是怎樣的人呢?」
當你改變這個問題,習慣也就會跟著改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