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下自己的濾鏡,重新觀看這個世界 #星盤#星盤諮詢#占星諮詢
在《天才在左,瘋子在右》一書中,有位被認為有「附體」傾向的主角提出了一個深刻的觀點:「想看到真正的世界,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,用雲的眼睛去看雲,用風的眼睛去看風……」這句話引發了我們對認知世界方式的深思。書中的主角最終領悟到:「無論怎麼模仿,都無法真正用別人的角度去看世界,因為真正的世界,並不取決於某個人的視角,而是取決於事物本身的本質。」
你所相信的世界,可能只是你習慣的世界
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——我們能否真正理解這個世界,不是取決於我們看了多少,而是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「習慣視角」,去感受事物的真正本質。
- 科學家眼中的世界:數據與邏輯的組合。
- 藝術家眼中的世界:色彩、感受與象徵的交織。
- 哲學家眼中的世界:一連串無盡的問題與思辨。
- 孩子眼中的世界:純粹的好奇與探索。
當你用「占星的眼睛」去看占星,你看到的是知識,還是你自己的限制?
當你用「人的眼睛」去看世界,你看到的是事實,還是你自己的投射?
如果你願意放下你的濾鏡,會不會發現一切都遠比你所認知的更寬廣、更真實?
多元視角的意義
每個人的經歷、文化背景和情感體驗各不相同,因此對世界的理解也千差萬別。當我們嘗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時,能更全面地理解世界的多樣性。這不僅拓寬了我們的視野,也培養了同理心與包容心。
但問題是,我們每個人都戴著屬於自己的「認知濾鏡」在看世界,而這副濾鏡往往是與生俱來的。
你的世界,是被「濾鏡」限制了嗎?
想像一下,你站在一面玻璃窗前,窗戶上塗滿了不同顏色的濾膜——紅的、藍的、黃的、綠的——透過它看出去,世界似乎變成了某種固定的色彩。
這些「濾膜」就像我們的個性、思維模式、情感傾向,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一切,如何理解世界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「認知偏好」,讓我們習慣用某種方式去看待事物。如果我們沒有察覺這個濾鏡的存在,可能會以為,世界就該是這個樣子。
占星學就像是一面反射我們自身的鏡子,讓我們意識到這些濾鏡的存在,並開始思考——這些濾鏡,是限制,還是可以成為我們的優勢?
占星學的價值,不在於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,而是幫助我們理解——我們用什麼方式在看這個世界。
反思自己的視角
-
你是否習慣用情緒來解讀一切?
這可能讓你容易受到內在感受的影響,當某件事情觸動你時,判斷可能不再客觀。 -
你是否習慣用理性來分析一切?
這可能讓你忽略情感層面的影響,認為一切都應該符合邏輯,卻忽略了直覺與感受的價值。 -
你是否容易受到環境影響,隨著別人的觀點改變自己的看法?
這意味著你需要訓練自己建立更穩固的內在基礎,而非僅僅迎合外界。 -
你是否總覺得自己的觀點才是最正確的?
這可能需要你練習打開視野,理解別人的角度,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。
占星學提供的是一個「自我觀看」的工具,幫助我們拆解自己的習慣性視角,讓我們意識到這些視角並非世界的全部,而只是我們天生慣用的模式。
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濾鏡存在時,我們就有機會選擇——我們是要繼續被它影響,還是要學會運用它?
實踐建議
- 如果你知道自己容易被情緒影響,可以學會在做決定時,多停留幾秒,讓理性與直覺共同參與。
- 如果你習慣用理性判斷一切,練習讓自己感受當下,而不只是分析它。
- 如果你容易被環境帶著走,開始訓練自己,當別人說出一個觀點時,問自己:「這真的是我的想法,還是我只是習慣性地附和?」
- 如果你容易固執己見,提醒自己每當覺得「我是對的」,試著換個角度問:「如果換成另一種立場,世界會變得怎麼樣?」
占星學的意義,不是讓我們變成一個被「星座」定義的人,而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,並學會跳脫既定模式,去看見更多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