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感:擁抱自己內心的避風港 #星盤#星盤諮詢#占星諮詢
「如果我能感受到安全,那麼我就能自在地愛、探索、成長。」
這是一種渴望,也是一種能力。安全感不只是我們「需要」的東西,更是一種我們「可以創造」的內在力量。
當我們害怕失去愛、擔心未來不確定、或害怕自己不夠好時,這些感受其實都是我們的內在在提醒我們:「嘿,你有一個地方還沒有被好好照顧。」
今天,我們一起來看看——你的不安全感,可能藏著哪些禮物?又該如何用你的方式,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安全感?
安全感的傷口,可能也是你的禮物
心理學家約翰·鮑比(John Bowlby)在依戀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中提到,我們與照顧者的關係,形塑了我們對愛與世界的信任感。有些人能自在地愛與被愛,有些人則習慣焦慮、害怕或逃避。然而,這些模式不是錯誤,而是我們從小為了「生存」所發展出的方式。
占星學則幫助我們看見這些內在模式如何運作,並提供一條理解自己的路。月亮、土星與第四宮是我們內在安全感的鑰匙。它們不只是告訴我們「你有這個問題」,更能讓我們發現:「你還擁有這樣的天賦與力量。」
如果你是焦慮型依戀者:害怕失去愛,但擁有深刻的共鳴力
「他是不是不愛我了?他怎麼沒有回訊息?」
焦慮型依戀者很容易對關係中的變化感到不安,總擔心被忽略或拋棄。他們渴望親密,卻也害怕親密關係中的不確定性。
在占星學中,這樣的特質常見於月亮-冥王星的困難相位(對分、四分),或是第四宮帶有水象星座(巨蟹、天蠍、雙魚)的人。他們的情緒很敏感,內心有一種極強的「愛的飢渴」,希望透過確認對方的愛來獲得安全感。
你的禮物:
你的愛是深刻的,並且能真正看見別人的情緒與需求。你比大多數人更能理解什麼是共鳴,什麼是真正的陪伴。
如何轉化你的安全感?
- 學習內在安撫:當你開始焦慮時,問問自己:「這是真實發生的,還是我的內心在擔心最糟的可能?」
- 找回自己的核心:你的愛不需要靠對方來確認,它本來就已經很美了。你可以用創作、音樂、冥想等方式,幫助自己穩定下來。
- 愛是流動的:有時候,對方沒有及時回應,不代表他不在乎。試著練習給彼此一些空間,讓關係變得更穩定。
如果你是逃避型依戀者:習慣獨立,但其實渴望被理解
「我不太需要別人,但為什麼有時候會覺得空虛?」
逃避型依戀者在關係中習慣保持距離,不喜歡過度的依賴或情感糾纏。他們可能認為「靠自己最安全」,但內心深處卻又渴望真正的理解。
在占星學中,這種特質常見於月亮-土星的困難相位,或是月亮落在風象星座(雙子、天秤、水瓶)的人。他們擅長理性分析,卻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。
你的禮物:
你擁有超強的獨立性與理性判斷能力。你能看透事情的本質,並且擅長解決問題。你不容易受情緒操控,這是一種力量。
如何轉化你的安全感?
- 允許自己「需要」:你不需要時刻保持堅強,偶爾展現脆弱並不代表你無能,反而是一種真正的自信。
- 慢慢表達自己的情感:當你感覺到距離感時,試著問自己:「這是我真的想要的,還是我的防禦機制?」
- 練習接受愛:如果有人願意對你付出關心,不要急著推開,試著感受那份愛,並允許自己接受它。
如果你是矛盾型依戀者:害怕親密,但又害怕孤單
「我想靠近,但又害怕受傷。我該怎麼辦?」
矛盾型依戀者的內心有兩股力量:一邊渴望愛與連結,一邊害怕親密帶來的痛苦。他們有時候很親近對方,有時候又突然變得冷漠。
在占星學中,這類特質常見於月亮-天王星的困難相位,或是月亮與冥王星、火星產生強烈交互影響的人。他們的內在情緒像風暴一樣,時而溫暖,時而疏離。
你的禮物:
你擁有強烈的感知力,並且能同時理解「親密」與「自由」的價值。你比大多數人更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,因為你曾深刻經歷過它的兩面。
如何轉化你的安全感?
- 接納自己的矛盾:你不需要立刻選擇親密或獨立,你可以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。
- 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:當你感到害怕時,提醒自己:「我是被愛的,即使我現在害怕,這份愛依然存在。」
- 練習信任:愛不是控制,而是流動。當你願意慢慢敞開心扉,你會發現,真正愛你的人,不會輕易離開。
我們以為安全感來自於外界,但其實,它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理解與接納。你的安全感,不需要去迎合別人,而是找到屬於你的方式。
- 焦慮型的人,你的愛是深刻的,學會先愛自己。
- 逃避型的人,你的獨立是力量,允許自己被愛。
- 矛盾型的人,你的感受是真實的,相信你能找到平衡。
每一種安全感的缺口,其實都是一扇門,帶領你走向更深的自我理解。
當我們不再害怕內在的不安,而是學會擁抱它、轉化它,那麼,我們將不再只是「我想要安全感」,而是能夠成為「我是安全的」。